会计金融学院学生党支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深入践行“组织育人”理念,聚焦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这一关键环节,创新打造“组织育人·育苗助淼”党建工作品牌,通过一系列精准化、系统化、常态化的举措,构建起贯穿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全过程的教育管理与实践锻炼体系,为党组织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合格后备军。
“精准滴灌”固本强基,筑牢“育苗”思想堡垒
学院着力强化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武装和思想引领,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输出,变泛化教育为精准滴灌。
一是打造“先锋讲师”队伍,让理论宣讲“活”起来。学院改变传统单向听课模式,构建了“红色导师团+先锋讲师队”的双轨培养机制。由教师党员和思政专家担任“红色导师”,对选拔出的优秀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系统培训与备课指导。随后,这些“先锋讲师”走向各团支部讲台,围绕党的创新理论、初心使命等主题开展“微团课”巡回宣讲。这一“身边人讲给身边人听”的模式,不仅锻炼了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素养与表达能力,更使党的声音在青年学生中入脑入心。
二是抓实“过程纪实”管理,让思想汇报“实”起来。学院严格落实“每季度一次书面汇报、一次小组座谈、一次个别谈话”的“三个一”思想汇报制度。同时,为每位入党积极分子建立电子“成长档案”,动态记录其思想认识、学习体会与成长轨迹。支部委员与培养联系人据此进行个性化指导和谈心谈话,确保思想引导及时、精准,帮助入党积极分子扣好入党“第一粒扣子”。
“实践淬炼”赋能成长,畅通“助淼”活力渠道
学院坚信实践是最好的老师,为入党积极分子搭建多元化实践平台,促其在一线淬炼党性、增长才干。
一是推行“志愿服务积分制”,让奉献精神“燃”起来。学院将志愿服务作为实践锻炼的“必修课”,实施项目化管理和积分制考核。党支部每月发布涵盖校园公益、专业助民等内容的“服务菜单”,入党积极分子按需参与并获得相应积分,积分情况定期公示并作为评优入党的重要依据。此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服务热情,推动了志愿活动的常态化和长效化。
二是设立“先锋岗责任区”,让模范作用“亮”起来。在教室、公寓、网络等空间,学院设立了“学风引领岗”“公寓协管岗”等多个先锋岗位与责任区。入党积极分子通过聘任仪式上岗,亮明身份、公开承诺、接受监督,在平凡的日常管理中践行初心使命,使其先进性变得可视、可感、可学,成为校园里一道流动的风景线。
“机制保障”提质增效,激发组织育人内生动力
为保障品牌建设行稳致远,学院建立健全了一套科学有效的考评激励机制。
学院全面实施“双述双评”制度,要求入党积极分子定期在团支部和党支部两个层面进行述职,接受民主评议和组织考核。综合思想动态、实践表现、群众评议等多方面指标,对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进行动态评估与调整,形成“培养-考核-激励-再培养”的良性循环,确保了育人工作的实效性和先进性。
通过“组织育人·育苗助淼”品牌的深入实施,会计金融学院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理论功底、实践能力和宗旨意识得到显著增强,先锋模范作用更加突出,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持续提升,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“红色动能”。展望未来,学院将继续深化品牌内涵,探索数字化赋能,推动党建工作与育人中心工作更深层次融合,为党育人事业贡献力量。(通讯员:丁国强 撰稿:逄英超 审核:魏涛 樊佳珍 值班审核:李国翠)